2023-11-08

肝素抗凝作用

返回

1937年,加拿大的查斯发现在肺脏内也有肝素,甚至比肝脏还要多。于是,他从肺脏组织的提取物中分离并纯化了肝素。这一年,肝素在临床上首次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并获得成功。

1939年,布林克豪斯(Brinkhous)和他的同事发现,肝素的抗凝活性的激活是由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介导的,这是一种血浆辅助因子,其实就是一种抗凝血酶。

30年后,1968年,Abildgaard从血浆中将这种因子提纯,称为抗凝血酶III(antithrombin III,AT-III)

20世纪70年代,Rosenberg等人进一步阐明了肝素/AT的作用机制。AT-III是血浆中正常存在的蛋白质,可抑制内源性及共同通路中活化的凝血因子,与这些凝血因子通过精氨酸-丝氨酸肽键结合,形成AT-III-凝血因子复合物而使因子灭活。肝素相当于催化剂,可以使此反应速率加快千倍以上,进而起到抗凝血作用。

而今,肝素通常由猪小肠粘膜和猪、牛的肺中提取,已经成为了临床常用的体内、体外抗凝剂。

以上内容摘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!

XML 地图